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贫困村飞来“领头雁”

    信息发布者:精彩地球
    2017-09-03 19:55:58    来源:江西日报(南昌)   转载

    (原标题:贫困村飞来“领头雁”)

    张强红 张德昌 本报记者 吕玉玺


    余干县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着丰富的湖、洲、田资源和许多独特的物种资源。然而,这个资源丰富的地区却是国家级贫困县。盘活现有资源推进脱贫攻坚,确保按期脱贫,成为摆在余干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破题?余干以党建为抓手,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中坚力量,整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积极发展脱贫致富产业,掀起了脱贫攻坚的热潮。“我们将脱贫攻坚作为党建工作的主战场,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推进基层党建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确保脱贫目标如期实现。”余干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占建芳说。


    干部下基层,不合格就召回


    2015年8月,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胡金平来到杨埠镇汤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后,胡金平利用15天的时间,完成了对全村389户村民的走访,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贫困人口384人。针对汤源村由于村“两委”班子不健全,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被定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的实际情况,胡金平和扶贫工作队一起制定了《汤源村软弱涣散党支部整顿转化方案》,迅速召开了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选举出群众基础好、热心公益事业、工作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及时配齐了村“两委”班子。


    胡金平和新的村“两委”班子,从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开始,先后争取资金800余万元,完成了道路硬化9.8公里,新装路灯60盏,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等。如今,汤源村面貌焕然一新,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截至目前,全村脱贫43户178人,2017年底将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2015年以来,余干选派138名优秀机关干部“下沉”到138个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依托派出单位,驻村干部协调争取各方资源,既抓基础设施建设,又大力发展致富产业,贫困村有了喜人的变化。


    该县强化管理,从严考核,对不合格的“第一书记”实行召回,确保干部“沉”到一线。县委组织部设立驻村“第一书记”管理科,出台了《“第一书记”召回管理办法》《实行干部脱贫攻坚成效“一票否决”》等一系列文件。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每月公布一次工作实绩,切实加强对“第一书记”工作的指导、管理、考核。同时,把“第一书记”考核纳入乡镇科级领导班子和科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范畴,今年5月,对75名工作不力的“第一书记”进行了调整,向帮扶力量薄弱的贫困村增派了“第一书记”3名,召回不合格的“第一书记”1名。


    扶贫上台阶 产业来支撑


    8月10日,乌泥镇港背村会议室里,63户贫困户喜迎扶贫产业——菌菇种植的第一次分红,每户贫困户分得2500元。“年底将进行第二次分红,确保每户年分红超过5000元。”港背村驻村“第一书记”程武峰告诉记者。


    2016年8月,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程武锋来到乌泥镇港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深入调查分析致贫原因的基础上,程武峰提出了因户施策、多措并举、产业带动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菌茹种植、金鸡养殖,光伏发电等项目,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产业支撑。


    “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个月保底收入3000元,年终还有分红。”白马桥乡潼湖村贫困户舒国泰告诉记者,村里产业多,解决了贫困户就业近30人。


    过去,潼湖村肉鸽养殖规模小,2016年8月,县纪委干部王小芳任潼湖村驻村“第一书记”后,积极与在外创业的党员李领模联系,鼓励他回乡开办养殖场,带领村民创业扩大养殖规模增收致富。目前,潼湖村已形成了肉鸽养殖、菌菇种植、油茶种植三大特色扶贫产业,全村154户贫困户中有121户在三大产业中入股,年收益分红户均超过3000元。


    如今,余干138个贫困村中既有养蜂、种蔬菜、鸡鸽养殖等“短、平、快”产业,又有油茶、脐橙、乡村旅游等“长、远、稳”产业,做到了长短结合、标本兼治,解决了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持续“造血”机制,为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提供了保障。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