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新时期的支付扶贫对策

    信息发布者:精彩地球
    2017-03-20 10:51:22   转载

    新时期的支付扶贫对策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杭威 

      支付扶贫是指通过市场和行政双重手段有效发挥支付在金融扶贫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付资源配置,丰富支付服务手段,促进贫困地区支付环境改善,提升支付产业效能,以此助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脱贫攻坚。通过对一些地区支付扶贫情况调查,发现新时期支付扶贫还面临诸多困难,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新时期支付扶贫的难点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支付扶贫,支付在金融扶贫体系中的作用逐步显现,但在当前全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现阶段支付扶贫在工作机制、供给主体、扶贫方式方法上还存在诸多欠缺。

      (一)支付扶贫工作机制不健全。扶贫开发是一项政治任务,需要政府对各类扶贫方式进行调节。当前,旅游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都有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出台的专项工作规划,提供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支付扶贫仅作为金融扶贫的一小部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金融机构在支付扶贫实施过程中,主要以近年来人民银行制定下发的各项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指导意见为工作思路,在当前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还没有建立针对支付扶贫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支持政策等,支付扶贫工作很难有效推进。

      (二)支付扶贫供给主体不足。目前,面向农村地区提供支付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为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上述机构中村镇银行成立较晚,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有限,除开展传统存贷汇业务外,银行卡、票据、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其他业务基本都未开展,支付扶贫能力明显不足。农村信用社虽已开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业务,但由于刚刚起步,业务品种单一,功能还不完善。从金融网点的布局结构看,农村金融网点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距离县城较近的乡镇,偏远农村地区网点辐射不足,贫困地区支付扶贫供给主体不足。

      (三)支付扶贫对象界定不清晰。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贫困地区居民对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使用需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目前各金融机构在支付扶贫实施中,仍沿用以往产品营销为主导的方式,对贫困地区实施全面性、覆盖式推广,未与农村消费市场和支付需求主体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缺乏对现阶段支付扶贫对象的重新定位和细化分类,出现了支付产品设计与贫困地区实际支付需求脱节的现象,不利于支付扶贫的有效实施。

      (四)支付扶贫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涉农金融机构布设支付基础设施成本高、回报低,积极性明显不足。以助农取款业务为例,收单机构需要在选址、设备、通讯、培训宣传、后续维护等方面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而通过服务点获得的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非常少,收单机构积极性逐渐减退。二是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观念不强,农村居民对现代化支付工具了解甚少,制约了支付扶贫作用的有效发挥。

      完善支付扶贫的对策建议

      支付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是实施金融扶贫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完善机制、创新模式,实施好精准扶贫工程。

      (一)进行制度再设计,健全支付扶贫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宏观制度设计,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及金融主管部门对贫困地区支付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支付扶贫工作思路,制定规划、建立支付扶贫考核评价体系,使支付能够促进扶贫工程的有效实施。二是建立贫困地区支付服务体系,把各级政府、地方财政部门纳入支付扶贫的责任部门,将支付扶贫纳入地方扶贫考核内容,整合地方财政、通信、商务等多方力量,对为扶贫区域提供支付产品的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有效改变人民银行单个部门推动、银行机构负重前行的工作局面。

      (二)完善扶贫供给主体,培育多元农村金融市场。积极引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培育优势互补的多元金融服务体系,各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业务优势研发适应农村特点的支付工具和支付产品。农村信用社要结合代理涉农补贴资金份额大、农村网点多的优势开发金融产品,为贫困地区支付需求者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邮政储蓄银行要充分发挥网络系统先进的资源优势,扩大涉农业务范围。政策性银行要改变主要为粮、棉、油企业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现状,拓宽支付结算渠道。农业银行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新兴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金融服务,寻求适合农业领域的盈利模式。要积极培育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扩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范围,拓宽农村金融服务辐射范围,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

      (三)精确识别扶贫对象,提供支付差别化服务。金融机构应对新时期支付扶贫对象进行重新识别,通过摸底调查了解贫困地区普通农户、个体工商户、种植养殖经营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各类主体的支付需求,提供差别化支付服务,不断满足贫困地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支付结算需求。

      针对农户、个体工商户、种植养殖经营户的支付需求以生产性和生活性需求为主的特点,进一步普及以银行卡为主的支付工具,将银行卡与公共转移支付、涉农补贴、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发放工作相结合,实现多项服务功能“一卡通”。在支付受理设施建设上,继续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通过布设电话POS机具,满足支取补贴、转账汇款、代理缴费等业务需求。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对应的支付服务主要为对公业务的特点,在推广传统支付工具的基础上,创新支付渠道,加大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新型线上支付业务推广,研发符合农村特点的电商金融服务平台。

      (四)强化各项保障措施,推动支付扶贫深入开展。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城乡有别、适当调低、改善结构”的原则,建立政策扶持体系,对不同业务品种实施差别扶持政策。如出台相应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扶持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农村金融机构参与支付服务市场的积极性,促进贫困地区的支付基础服务和创新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二是完善农村支付结算宣传机制,通过建立“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站”、基层金融网点服务窗口等构建长效宣传机制,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开展差异化的金融知识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村居民参与农村支付业务的积极性,培育良好的农村金融文化,推动支付扶贫的深入开展。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